當今世界,發展綠色經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趨勢和國際潮流,在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發展綠色經濟不僅可以促進節能減排,而且能夠擴大市場需求,是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的重要結合點。在今年6月召開的里約+20峰會上,國際社會基本達成共識,綠色經濟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在去年的綠創展高層論壇上,我主要圍繞發展綠色經濟這個主題談了一些個人看法,今天我準備就如何推動環保產業走出去、強化綠色經濟的產業支撐,和大家進行交流。
發展綠色經濟必須要有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代表的綠色產業作為支撐,同時發展綠色經濟將為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代表的綠色產業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2008年底聯合國發出“綠色新政”的倡議,也將環保產業作為引領綠色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推動綠色增長的新引擎。
環保產業與國民經濟的多個重點行業具有全方位、多層次的關聯作用,涉及環保技術、裝備、產品、材料、工程和服務等多個領域。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先后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包括環保產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方向和任務。在目前國際環保市場分工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的背景下,盡快實現中國環保產業由大變強,不僅要立足中國國內、擴大內需,更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促進環保企業參與全球經濟競爭,鼓勵中國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擴大環保技術、產品、服務輸出,推動中國環保產業“走出去”。
多年來,在環境治理和環保政策措施的驅動下,中國的環保產業得到迅猛發展,無論是在產業規模、技術水平還是市場環境等方面都具備了“走出去”的有利條件,加快中國環保產業的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
一是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為環保產業“走出去”奠定物質基礎。根據統計,2010年中國環保產業從業單位3.5萬余家,從業人員超過300萬人,產業收入總額超過1.1萬億元,與2000年相比,產值增加了近5倍。隨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環保政策法律體系將更加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將更加嚴格,全社會對環保產業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可以預見,環保產業這一朝陽產業仍將以較高的速度持續發展。
二是產業水平不斷提升,為環保產業“走出去”提供實力支撐。10多年來,中國在環保技術、產品和服務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已擁有門類齊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環保裝備制造技術,部分環保技術逐步邁向國際先進水平,比如爐排爐垃圾焚燒技術已實現國產化,超濾膜水處理技術位居世界領先水平。眾多環保企業通過國內的工程項目實踐,在風電、太陽能、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污泥處置、垃圾處理以及煙氣脫硫脫硝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建設運營經驗,為我國環保產業走出去奠定了堅實基礎。一批擁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術、市場競爭力強的環保龍頭企業,已具備了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比如浙江菲達集團60%的業務在海外;2009年,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與馬來西亞政府簽署污水工程處理服務合作備忘錄,總金額約20億美元;又比如,2010年,江西金達萊環保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在與10多家歐美公司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聯合國維和部隊污水處理環保裝備唯一指定供應商,訂單數量為500套,簽約期長達10年。
三是國際環保市場方興未艾,為我國環保產業“走出去”提供需求保障。根據歐盟有關機構的數據,2010年全球環保服務業產值超過6400億美元,全球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2.3萬億美元。相較于高標準、高成本的歐美環保技術設備,中國的環保技術和裝備更適合這些市場的需要,在性價比方面更具有競爭優勢,這為環保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
因此,實施環保產業“走出去”,不僅是拓寬中國環保產業發展市場空間、帶動環保產業升級、反哺環保企業競爭力的有力手段,也是優化中國對外投資結構、推動綠色投資和可持續投資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中國經濟綠色轉型、培育綠色經濟新的增長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更好地引導和推動中國環保產業“走出去”,我認為需要重點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構建支撐保障體系。全面研究中國環保產業“走出去”的比較優勢、優先領域、交易模式、目標國別、具體途徑以及政策需求,完善環保產業“走出去”重點領域的工程建設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以及相關環境服務標準等,促進相關標準的國際化,為環保產業“走出去”提供技術支撐。
二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引導、推動和參與產學研用合作,鼓勵優秀環保企業建立海外研發基地,加快關鍵核心環保技術和設備的研發、引進、消化、集成和創新。通過合作、并購、參股等多種形式整合戰略資源,強化技術能力,培養國際化商務、技術專業人才,改變過去低成本競爭的模式,通過自主創新提升環保產業和企業的競爭力,以過硬的環保裝備、產品和服務質量樹立中國環保產業的良好形象。
三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相關財稅政策,深化綠色信貸、綠色稅收和綠色保險等環境經濟政策。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鼓勵環保企業發行債券或境外上市,靈活應用金融手段和投資杠桿,加大對環保企業“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四是搭建公共服務平臺。規劃和推進高層次環保產業合作,通過各類雙邊、多邊合作機制以及國際環保產業論壇等形式,構建區域性的環保產業合作網絡。建設一批環保產業國際化發展示范基地及示范工程,組織開展交流和推介宣傳,推動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產品出口,提高中國優勢環保企業的知名度。
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是實現綠色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發展綠色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讓我們攜起手來,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堅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共同推動環保產業“走出去”,培育新的綠色經濟增長極。